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新闻聚焦 >

我院植物学系在解析丛枝菌根真菌修复小麦镉毒性机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发布时间:2022-12-04 17:40    浏览次数:
        本网讯  (通讯员 李华)近日,我院植物学系的系统演化与生物多样性团队和资源植物种质与分子生理、功能基因组学团队合作在解析丛枝菌根真菌修复小麦镉毒性机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该研究以“Physio-Biochemical and Transcriptomic Features of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Relieving Cadmium Stress in Wheat”为题在线发表于中科院TOP期刊《Antioxidants》 (IF=7.675)。

        丛枝菌根真菌(AMF)能和80%以上陆生植物共生,可调节植物生长及逆境胁迫。该研究发现,AMF可从Cd的转移,区域化以及细胞内氧化还原状态的维持来修复小麦Cd毒性,促进Cd胁迫下小麦的生长。首先,AMF可通过分泌球囊霉素相关蛋白(GRSP),并促进GRSP和Cd的结合,从而减少Cd向地上部分的转运。其次,AMF可通过谷胱甘肽转移酶(GST)及金属硫蛋白(MTs)促进Cd的螯合,减少Cd的离子活性。此外,AMF还可通过对谷胱甘肽(GSH)代谢和酮醛转位酶的调节促进AsA-GSH 循环及丙酮醛(MG)降解,维持细胞中ROS水平。AMF常被看作是改善植物重金属胁迫及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一种潜在、廉价和环保的生物修复工具, 因此,该研究为AMF在Cd污染土壤上的小麦栽培技术中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植物学系袁祖丽和袁志良教授为该论文通讯作者,李华副教授为论文第一作者,已毕业硕士生王红霞和赵佳楠为共同第一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771730)和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212300410352)的资助。
       全文链接: https://doi.org/10.3390/antiox11122390